时间:2022-05-13 点击: 次 来源:网络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以“字辈”起名,千年传承的文化,现如今老传统怎么没了?![]() 古代社会的人对家族的依赖很重,而现代人更强调个体的独立,家族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越来越弱,通过字辈维系家族亲情自然显得不再重要; 第二个原因,可能是因为很多家族的族谱在半个世纪以前遭到丢失或者破坏,人们在取名的时候已经无法参考族谱上的字辈、于是干脆舍弃了根据字辈取名的传承。 第三点,大概是因为现在的年轻父母越来越追求个性和寓意,只要能给宝宝一个既好听又有寓意的名字就行,所以他们也不再受这种老传统的束缚,想怎么取就怎么取,这也是字辈文化几近消失的主要原因。 中国的姓名文化非常有趣,此前我们有做过两期关于姓氏的节目,其中就详细介绍了“姓”与“氏”的区别,如果没有看过的朋友可以进入我的主页去翻一翻,本期节目的主题,依旧和姓名文化有关,咱们来聊一聊——姓名文化中的“字辈”习俗。 说到字辈,年纪稍大点的朋友一定都不陌生,在遇到同一姓氏的人的时候,通过询问对方的字辈,就能知道彼此的辈分大小,有时候还会出现年纪小的人反而是长辈的情况。 那么在传统的姓名文化当中,字辈,就是一个人在家族里面辈分的标识,一般情况下,同一辈分的人在取名时,都要把对应的“字辈”嵌入到姓名当中去,比如某个姓张家族轮到“昌”字辈的时候,这一辈分的人就要在名字里带上“昌”字。按“字辈”起名,是老祖宗传承了上千年的文化,但是如今为何会慢慢消失,这样的老传统为何会被现代人丢了呢? 字辈的确定,是依照家族族谱中的字辈口诀,一般族谱上会有规定本族派行,是由先祖确定下来的多少多少个字,粒如确定四十个字,将其刊于族谱之上,后世子孙就以此为依据按辈选字起名取名,如果族谱中的字一旦用完,还可以由家族中的长辈集体商议,参照家谱中字辈原有的规律,再另行确定增加新的字辈排序。 姓名是千年的文化传统,老祖宗留下的姓名文化不能丢,字辈起名有合度好处。按照传统姓名文化,男孩子起名必须按照字辈来取,女孩则不需要。按照字辈取名,有以下几个好处,首先是避免重名的现象,特别是古代有避讳父母和历代祖宗名号的规矩,按照字辈取名则可以避免不同辈分间出现重名的现象,同族人不乱辈分代别。 同时,这样也能方便家族成员对长幼次序一目了然,在各种家族活动中才不至于乱了礼仪,因为当一个家族开枝散叶以后,就会出现年纪小但是辈分大的情况,而传统的长幼次序和尊卑礼仪,并非由年龄决定,而是由辈分决定,因此在某些相对传统的地方,有时候仍然可以看到白发苍苍的老者向三岁小孩磕头行礼的现象,这是因为小孩的字辈高于老者的字辈 另外,按字辈取名还能促进族人之间彼此的认同感,即使两个同宗同族的人从未谋面过,也可以通过字辈很快拉近距离,同时,字辈还可以起到辨别亲疏远近的作用,因为字辈通常是以某个宗族为单位,同姓不一定同宗,如果同姓同字辈,就说明彼此是同一宗族的后人,自然会比较亲近,如果只是同姓,但是族谱和字辈不一样,说明不是同一宗派的人,关系就相对疏远。 字辈起名的传统,最早是从唐朝开始,至今已有上千年的传承历史,比如韩氏一族的字辈最早就是由唐朝诗人韩愈所拟定,字辈的表现形式有四言或者五言类的诗歌体,以及对联等形式。字辈起名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,最好让她绿树长青。 |
下一篇:没有了